目录

加入书架

微妙变化

工作室:余静雨发布作者:余静雨发布时间:2025-10-27

清晨六点半,陈默的眼睛跟上了发条的闹钟似的,准时睁开。窗外天刚蒙蒙亮,他套上灰扑扑的运动服,趿拉着跑鞋就往楼下冲。公寓附近的公园是他的老地盘,五公里跑下来,额头上的汗珠子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滚,晨风一吹,激灵得像喝了口冰镇酸梅汤,昨晚那点熬夜的乏劲儿算是跑没了。他总说,当医生就跟练武术似的,身子骨得硬朗,不然手术台上站到一半腿软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跑完步,脚就跟有自己想法似的,拐进了公园门口的“老周豆浆”。老周系着油乎乎的围裙,炸油条的锅“滋啦”响得欢,油香味能飘出半条街。“陈医生,今儿来得早!”老周嗓门比炸油条的声还大,手里的长筷子翻得比翻书还快,“还是甜浆两根油条?”

“嗯,再来碟小咸菜。”陈默掏出手机扫码,看着老周把刚出锅的油条捞出来,金黄酥脆得能透光,心里头莫名就踏实了。这日子啊,就像老周炸油条的火候,得慢慢来,急不得。这些年不管手术多晚,第二天这顿早饭他从没落下过,就跟给生活上了道保险似的。

“给,热乎的!”老周把早餐往塑料袋里一装,塞给他,“昨儿听我表侄说,你们科又收了个重症的?”

“嗯,刚稳住。”陈默笑了笑,没多搭话。医生这行当,说多了怕人担心,说少了又显得冷淡,左右都是难。

上午的随访门诊排得满满当当,头一个推门进来的就是张建国。老爷子上次住院时跟个炮仗似的,护工给他量血压稍重点,能瞪着眼骂到护士站都听见。可今儿一进门,居然对着陈默拱手笑:“陈医生,又来麻烦您了。”说话慢悠悠的,跟含着块棉花似的,连扶椅子的动作都透着股小心翼翼。

他闺女在旁边直乐:“陈医生您是不知道,我爸现在脾气好得跟弥勒佛似的,昨天我儿子把他珍藏的茶壶摔了,他居然说‘碎碎平安’,换以前早抄家伙了!”

陈默一边听心脏,一边瞅着老爷子的脸。听诊器里的心跳规律得像钟摆,有力道,没杂音,比术前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吃饭睡觉都还行?”他收回听诊器,在病历本上划拉。

“好!都好!”张建国笑得眼睛眯成条缝,“现在看谁都顺眼,就觉得活着特舒坦,以前净跟自己较劲了。”

陈默点点头,心里却有点打鼓。这变化也太顺了,顺得跟提前写好的剧本似的。就像蔫了的花突然开得艳,是好事,但总让人忍不住想看看根底下是不是埋了啥肥。

第二个进来的是李娟。上次见她,说话跟机关枪似的,三句话能蹦出五个笑话,今天却跟换了个人。双手捏着衣角,眼神飘得跟风中的柳絮似的,问一句答半句。“陈医生,我这伤口……不会是发炎了吧?”她扒开衣领,指着胸口一道浅得快看不见的疤,声音发颤。

“恢复得挺好,一点问题没有。”陈默耐着性子解释,“您看这皮肤颜色,这平整度,比一般人恢复得都强。”

“可我总觉得心慌……”李娟眉头拧成个疙瘩,“晚上躺床上,总琢磨是不是手术没做好,万一血管又堵了呢?万一……”她能把“万一”连成串,跟报菜名似的。

陈默瞅着她术前的记录,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性格开朗,抗压能力强”,这才多久,怎么就成了惊弓之鸟?他想起老家那句老话,好好的黄瓜怎么突然就打蔫了,八成是根底下出了啥岔子。

最后进来的是王伟。小伙子三十出头,术前复查时还跟陈默聊过几句球赛,今天却跟庙里的泥菩萨似的,脸上没半点表情。问他伤口疼不疼,他说“还行”;问他睡眠怎么样,他说“还行”;问他有没有按时吃药,还是“还行”。三个字能打发所有问题,眼神直勾勾的,像蒙了层灰的玻璃。

“有没有觉得心里闷得慌?或者想找人说说话?”陈默试着引导他多说几句。

王伟摇摇头,嘴角动了动,像是想笑又忘了怎么笑:“没必要。”

陈默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仨人,就跟被老天爷按了不同的开关似的,一个往“没脾气”里钻,一个往“瞎琢磨”里陷,一个往“没情绪”里掉。单看哪一个,都能找出理由圆过去——老张是想开了,李娟是太在意身体,王伟是程序员本性不爱说话。可搁一块儿看,就跟一锅菜里突然混进了甜的、酸的、苦的,怎么尝怎么不对味。

他拿起鼠标,调出三个人的影像资料,挨着个儿放大细看。李娟和王伟的图像还是干干净净,可张建国左心室壁那片纹路,似乎比上次看得更清楚了点。不是变粗了,也不是变多了,就是那种模糊感淡了些,像水墨画被人轻轻晕开了一点,线条的走向隐约能看出点章法来。

“邪门了。”陈默揉了揉眼睛,又凑近屏幕看。这玩意儿到底是啥?总不能是心脏长了“皱纹”吧?他点开张建国的病历,盯着“待观察”三个字,突然觉得这三个字像块小石头,压得他心里有点沉。

门诊结束时,窗外的太阳已经爬到头顶。陈默捏了捏眉心,决定下午再去影像科,让老周主任帮忙看看。老周是科里的“火眼金睛”,阅片几十年,啥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没见过。也许在他眼里,这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看完就能让自己踏实。

他这么想着,起身去给老周打电话,脚步却没平时那么轻快了。

添加表情
全部评论
全部0条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