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入书架

术后余光

工作室:余静雨发布作者:余静雨发布时间:2025-10-27

陈默摘下无菌帽时,额角那道浅红勒痕像条刚睡醒的蚯蚓,懒洋洋地趴在皮肤上。连续六个钟头钉在手术台前,双腿早跟灌了铅似的,挪一步都能听见骨头缝里吱呀作响,可脑子还像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反复回放着刚才心脏搭桥的每一个细节——吻合口的角度、血管的张力,连止血钳夹闭的力度都在脑子里过了三遍。

“陈医生,这台下来,您怕是得掉两斤肉。”巡回护士推着器械车打旁边过,口罩上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赶紧歇歇,我刚泡了杯胖大海,放您休息室桌上了。”

“谢了,回头请你喝奶茶。”陈默扯了扯嘴角,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往休息室走,脚底板跟粘了胶水似的,每一步都透着不情愿。推开休息室门,第一反应不是找胖大海,而是摸出速溶咖啡罐——这玩意儿跟他的白大褂似的,离了就不自在。热水冲下去,褐色颗粒打着旋儿散开,那股子苦香钻鼻孔里,疲惫的神经才算打了个激灵。这是今天第三杯,按他的话说,术后不灌点“苦药汤子”,夜里准得梦见器械盘少了把镊子。

他往电脑前一坐,鼠标点开张建国的术后影像。这人五十出头,烟龄比工龄还长,术前心脏跟个漏风的风箱似的,现在造影图上,新搭的血管通得跟高速公路似的,血流哗啦啦地奔涌,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陈默放大图像,一寸寸扫过去,连血管壁的纹路都没放过,跟老裁缝检查新做的西装袖口似的,半点瑕疵都别想逃过。

“成,这活儿干得还算拿得出手。”他对着屏幕点了点头,又顺手点开另外几个老病人的复查资料。李娟恢复得能跳广场舞了,影像里心肌搏动有力得像打鼓;王伟上周还发来微信,说能陪孙子踢半场球了。看着这些跳动的心脏图像,陈默心里那点成就感跟发面似的慢慢鼓起来——当医生的,不就图这点吗?病人从鬼门关爬回来,比自己中了彩票还高兴。

鼠标滚轮哧溜转着,眼看就要翻完最后一页,陈默的手指突然顿住了。

张建国的心肌微观影像里,靠近左心室壁的地方,藏着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不是斑块,斑块他见得多了,跟贴在血管上的油垢似的;也不是疤痕,术后疤痕是块死肉,哪有这么细碎的纹路。那玩意儿细得像头发丝,几条缠在一起,颜色比周围组织深那么一丁点儿,凑成个说不出的形状,既不像病理图谱里的任何一种东西,也不像是机器故障的乱码——倒有点像小孩在纸上胡乱画的折线,歪歪扭扭,透着股说不出的别扭。

陈默皱起眉,把图像放大到极限。那些纹路却跟害羞似的,一放大就模糊了,边缘融进噪点里,乍一看又好像啥都没有。他切换成增强模式,那图案又冒了出来,只是线条好像换了个方向,跟捉迷藏似的。

“邪门了。”他嘀咕一句,指尖在桌面上敲得笃笃响。医院上个季度刚换了新设备,有时候确实会出些幺蛾子——就像新买的手机总得多按几次才顺手,也许是机器还没磨合好?他点开李娟和王伟的影像,翻来覆去看了三遍,屏幕干净得跟刚擦过的镜子似的,连个多余的像素点都没有。

陈默往后一靠,椅背上的海绵发出“噗”的一声,像是在嘲笑他小题大做。他揉了揉太阳穴,眼里的红血丝比刚才更显眼了。八成是太累了,眼睛跟他开玩笑呢。这就跟老眼昏花的人看月亮,总觉得月亮边上挂着圈毛边一样,当不得真。

他端起冷掉的咖啡,咕咚咕咚灌下去,苦涩从舌尖直窜到胃里。正要关掉窗口,手指却悬在鼠标上不动了。医生这行干久了,心里总有根弦绷着,就像走夜路的人,听见身后有响动,不管真假都得回头看看。万一呢?万一这不是眼花呢?

陈默咬了咬牙,在张建国的病历标签栏里敲下三个字:“待观察”。就像在一堆文件里夹了张便签,提醒自己过阵子再瞧瞧。做完这个,心里那点莫名的烦躁才算退了点。他关了电脑,脱下白大褂搭在胳膊上,走出医院时,晚风正好吹过来,带着点城市的烟火气。

“明天还得接着干。”他自言自语地笑了笑,脚步慢慢融进了街边的人流里。

添加表情
全部评论
全部0条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