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入书架

3杨沫《青春之歌》

工作室:苏灵发布作者:苏灵发布时间:2020-12-08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于1958年,作者杨沫,1914至1995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阴,原名杨成业。杨沫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爱国学生 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一段经典的革 命历史,也演绎了非主流革 命力量的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 命的曲折道路,以此揭示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图片

内容简介:


在从北平开出,朝向海边驶去的一趟列车上,一个衣着素净,面色沉郁的少女独坐着。她带的那些行李,除了乐器之外别无他物。人们都注视着这个学生模样的少女,对她很是好奇。


这少女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名叫林道静。她在北戴河车站下车,要去投奔在杨庄教书的表哥。然而,她的表哥张文清早些时候已经离开了杨庄,她此行注定要失望了。林道静无处可去,被这里的校长暂时留了下来教书。


林道静的这次出行,实际上是离家出走。她生于北平一个大户人家,父亲因教育闻名,赚了不少的声名和家财。林道静的生母是佃户的女儿,她不幸被霸占来做了姨太太,又因为生下女儿,她被逐出家门,最后含怨死去。林道静自幼失怙,历尽冷暖,她对这个家庭更多的不是依恋,反而是怨恨。中学毕业前,家里逼迫她嫁给有财有势的胡局长,林道静不肯服从,于是连夜出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道静得知,那个“好心”挽留自己的校长对她别有所图,他是见她颇有姿色,要准备将她“献给”一个县长做小妾。林道静怎么也想不到,她已经逃得远远的,却还是有人千方百计地算计自己,她心灰意冷,在雨夜里奔向海边,她的哭声比大海的呜咽还要凄惨。


恍惚中,林道静看到一张热切而又焦灼的面孔,正是这个叫余永泽的青年,把她从险地中救了回来。余永泽正式出现在林道静的生活里,他的关爱与抚慰,他那良好的文学素养,使林道静心里产生了绝处逢生的庆幸和喜悦。余永泽也爱慕着这个纯洁善良的姑娘,他把林道静安置在一所小学做教员,然后依依不舍地和她暂别,回到北大去念书。


九一八事变后,清寂的乡村从沉睡中被惊醒,小鬼子不仅攻占城池,而且烧杀抢掠,把山野村庄也祸害了个遍。林道静对国家危亡的大事忧心如焚,却手无缚鸡之力,敢怒不敢言。她遇上了具有爱国激 情的北大学生卢嘉川,在他的身上,林道静发现了余永泽所没有的勇毅精神。可是刚认识不久,卢嘉川因投身到抗 日示 威的学生 运动中,很快就南下而去。


林道静回到了北平,她的生活四处碰壁,差点养不活自己。迷惘和贫困中,她应允了余永泽的恳求,和他住到了一起。渐渐地,林道静的生活被琐碎的家务缠绕起来,她根本无暇读书,只感到满心的沉闷和窒息。可更让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好像不是她原先所以为的那个模样,他自私自利、平庸粗俗、只注重繁琐生活而不知上进,本以为自己有了托付,没成想自己挑到的却是这样的一个人,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林道静对这段感情绝望了。


在同一个寓所的白莉萍的房间里,林道静结识了一群热情洋溢,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已任的青年学生,这其中就有她以前见过的卢嘉川。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林道静好像复活了自己的青春,她渐渐明白了很多的事情,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卢嘉川鼓励这个有正义感的女子走出狭小的个人生活,融入到广阔的社会斗争中去。林道静不愿意这样昏昏沉沉地活着,她开始逐渐向往革 命。


余永泽和林道静的分歧越来越大,他阻拦林道静参加各种带有政 治色彩的集会,同时因不满于林道静和卢嘉川的来往,他更在危急的时候拒绝救助被宪兵围捕的卢嘉川,使他落到了敌人的手上。林道静怒了,她终于狠下心来,和这段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


卢嘉川牺牲了,林道静在怀念中接过他未完成的事业,开始秘密地散发和张贴传单。她的斗争经验还远远不够,加上党内叛徒戴愉的出卖告密,林道静很快就被捕入狱。原先那个要娶她的胡局长胡梦安趁势而入,威胁林道静嫁给自己,可她宁死不从。出狱后,林道静在朋友的秘密帮助之下,成功逃脱了监控,潜入定县开展工作。


不久,林道静接触到组织上派来发动农民斗争运动的江华。江华引导她把革 命的理想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乡村,组织和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林道静对这个学识丰富,又有实践经验的共 产 党员充满了敬慕。这时,戴愉的出现再次对斗争工作造成了严重破坏。江华和林道静先后被迫撤回北平。林道静又一次被捕,在狱中她承受了酷刑,在共 产 党员林红的激励下,她坚定自己的革 命意志,宁死不屈。


林道静终究是获救了,后来她主动投身于抗 日救亡运动中,真正地成长起来,被吸收为中共 党员。她同江华一起,同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一起,心怀顽强不屈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意志,汇入到抗 日革 命的斗争洪流中去。


杨沫的《青春之歌》,通过对女主人公林道静从一个个人主义、民 主主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改造和成长为一个共 产主义战士的过程的叙述,揭示了知识分子走向革 命的曲折而伟大的历史必然性。


在无产阶级革 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经历一个“ 再锻炼、再教育和再改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向无产阶级学习,逐步克服自身的阶级属性所带来的弱点,才有可能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小说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 日救亡运动作为重点描写的事件,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他们的思想风貌。


他们中间有忠于党的事业、无私无畏奉献的无产阶级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卢嘉川、林红、江华;有苦闷彷徨而又执著追求,最后投身抗 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王晓燕、许宁;有追求个人名利,走迂腐的老道路的“老夫子”余永泽;也有走向时代和人民对立面,甘于沉沦的知识分子,比如叛变投敌的戴愉,最终因贪图物质享受而堕落自灭的白莉萍。这些成功的艺术形象丰富并深化了主题,给人以激励和警策。

图片


添加表情
全部评论
全部0条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