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入书架
2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工作室:苏灵发布作者:苏灵发布时间:2020-12-07
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历尽坎坷,敢于思考,富有激 情的作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1957年曾被划为右 派,比如王蒙,从维熙,张贤亮,高晓生,陆文夫等就突破了“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局限,而提出“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这一文学现象,在文学史上被称作“反思文学”。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被视为反思文学起步的标志。
今天所介绍的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就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高山下的花环》是军事题材中篇小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展开。作者李存葆是军队作家,1979年春,他以作家身份去云南前线作战部队采访。后来,又到广西参战部队生活。在那里,他和前线官兵一起生活了四个月,亲眼目睹了很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这部经典作品能够诞生,和作家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内容简介:
1978年9月6日,原在军政 治部宣传处当摄影干事的赵蒙生被调到了三营九连担任指导员,连长梁三喜热情地接待了他。梁三喜为人忠厚,生活勤俭,带兵极严,由于连队前任指导员上军校学习去了,一个连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探亲,所以很盼望赵蒙生的到来能为他减轻一些工作负担。
然而,赵蒙生到九连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来搞“曲线调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镀金”。他出生于革 命军人家庭,父母都是部队的高级干部。受十年动 乱影响,他的母亲吴爽早从一个无私奉献的革 命者变成了玩弄计谋的“外交家”,赵蒙生也变成了养尊处优的“少爷”。对越 自 卫反 击战突然爆发,吴爽可不想真让自己儿子上战场去冲锋陷阵,她原本的计划已经泡汤,准备让儿子“明哲保身”。
可是就在吴爽想要利用自己的关系把儿子从边疆调回北京时,有“雷神爷”之称的雷军长重新回到部队里担任军长。赵蒙生的母亲对雷军长有过救命之恩,他本以为雷军长能同意自己调走。但没想到,雷军长到任后大力整风,整顿党务和军队作风,他的这种要求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在旁人的指点下,吴爽赶紧叫儿子离开军政机关,先躲开“雷神爷”,然后她再想办法调走赵蒙生。
一心想要“曲线调动”,赶紧回北京的赵蒙生来到九连后,整天魂不守舍,无心工作,越来越不受大家待见。对于这个生活作风懒散,军事技术水平稀松平常的指导员,以靳开来为首的基层官兵颇有微词。但是连长梁三喜以大局为重,处处忍让体贴赵蒙生,努力调和众人矛盾。不过赵蒙生不领情,他反而认为自己和这个“顶着高粱花子参军”的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赵蒙生这个指导员当得不合格,梁三喜始终不放心把连队交给他,于是他决定再次推迟回家探亲的时间。
渐渐地,赵蒙生受不了基层连队的艰苦生活,多次催母亲早点把自己调走。吴爽来信中透露了赵蒙生所在的部队将有大行动的消息,那阵势十有八九是要打战。十天后,赵蒙生的调令终于下来了,可是与此同时,部队也接到命令要上前线。一时之间,赵蒙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梁三喜一向忠厚老实,他实在对这个官家少爷看不下去了,劈头盖脸就把赵蒙生痛骂了一顿。赵蒙生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候离开部队,是对军人这个名字的最大玷污,是逃兵行径。所以,他思来想去,只能硬着头皮随部队坐上了开往云南边防线的列车。
到了前线后,梁三喜见赵蒙生没有离开连队,他眼里投来了赞赏的目光。梁三喜像赵蒙生刚到连队时候那样,主动去找他商量工作,还给靳开来等干部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再和赵蒙生闹矛盾。然而,直到现在,赵蒙生心里最大的希望,还是离开战斗连队,回到北京去,以求安身保命。
在部队发起进攻前夕,吴爽担心至极,直接把电话打到了雷军长的前沿指挥部,要求立马调走赵蒙生。雷军长大怒,在全体军人的面前不点名痛斥了这种可耻行为。官兵们齐声拥护雷军长,对这种官僚主义作风咬牙切齿,看见大家的反应,赵蒙生感到羞愧万分。他身体里的血性渐渐被激发出来,他的自尊心和满腔爱国热血,使得他忘记了生死。赵蒙生心头一横,当着全连的面写下血书,他要做个堂堂正正的军人,他要上战场去。
九连受命为尖刀连,战士们的具体任务是在战幕拉开的当天,火速急插,务必于当天下午六时抵达敌军364高地前沿,于次日攻占敌军364高地,并死死扼守该高地。在战前支委会上,一向爱发牢骚的靳开来主动要求带队,率领尖刀排发起冲锋。梁三喜也提出要带领尖刀排,靳开来指出梁三喜家只有他一根独苗,而自己还有兄弟,所以他比梁三喜更为适合。为了支援九连,军部把刚从北京调来的战斗骨干分配给他们。
战斗打响,九连在陌生的热带丛林中艰难行进。梁三喜发现新分配来的这个骨干智勇双全,便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这个战士让大家叫他作“北京”。上级领导不了解战场实际情况,批评九连的行进速度缓慢,靳开来对这种瞎指挥非常不满,但他无可奈何,只能听从指挥。梁三喜为了完成指定任务,命令大家轻装前进,加快速度。在急行军中,司号员小金不幸累死。为了赶路,大部分战士扔掉了水壶和干粮,到达指定地点后,全连战士基本上粮尽水绝。
“北京”和梁三喜一同制定了进攻方案。战斗打响了,经过一番血战,九连占领高地,打退了主峰敌人的三次进攻。但是由于缺水缺粮,身体虚弱,战士们的战斗力明显下降。靳开来决定带人下山去砍越南人的甘蔗,给战士们补充体力。虽然明知这是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靳开来宁愿背上处分,也不能看着战友活活饿死。在半路上,靳开来踩中了敌人的地雷,临终前,他唯一的动作就是再看了一眼自己妻儿的照片。
主峰上有敌人的迫击炮阵地,一个劲地朝九连头上扔炮弹,如果死守待援,九连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梁三喜果断决定,向主峰发起进攻,占领敌人的炮兵阵地。在战斗中,“北京”作战勇敢,他和敌人狭路相逢,却因为武器装备质量不达标,打了一发哑弹而失去战机,最终被敌人杀害。
九连终于站在了364高地的主峰上。可就在大家欢庆胜利时,残敌打来冷枪,梁三喜为救赵蒙生而中弹,临终时,他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赵蒙生说:“这里有……有我……一张欠帐单……”在他上衣口袋里,战友们找到一张染血的欠账单,上面记录了他的每一笔借款,共计六百二十元。
战斗结束,部队凯旋,赵蒙生荣立一等功,但他心情却更加沉重了。梁三喜和“北京”被评为人民英雄,战斗烈士,但梁三喜因为和上级有些不合,险些与此荣耀失之交臂,靳开来由于违反纪律而不得参与评功,大家心里不是个滋味。
烈士们的家属陆续来到部队。赵蒙生把自己的一等军功勋章送给靳开来的妻子,谎称这是九连颁发给靳开来的荣誉。赵蒙生的母亲吴爽,梁三喜的妻子玉秀、母亲梁大娘相继来到部队。吴爽和赵蒙生这时才惊讶地发现,梁三喜的母亲便是曾在解放战争时帮助抚养过赵蒙生的梁大娘。“北京”的父亲也来看望自己儿子,他站在坟墓前,白发人送黑发人,众人终于看清,那个人原来就是雷军长。赵蒙生和战士们没有把梁三喜的欠账单交给梁大娘,本打算由连里出钱为连长还账,但梁大娘和玉秀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在临走前,他们根据梁三喜在家信里的叮嘱,谢绝战士们的好意,拿出抚恤金和从家带来的一部分钱,把账给一笔一笔还清。
《高山下的花环》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它冲破了军事文学“无冲突论”的老套,正视并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伤痛,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战士是人民的战士,军队是最纯洁的代名词,是祖国的护卫者,《高山下的花环》,不仅仅只是一部反思文学小说作品,还是军队建设的一面镜子,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