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入书架

第二 概述2

工作室:闪灭发布作者:闪灭发布时间:2021-09-15

 


课本上说有过母系氏族时期,但也有反对意见说没有母系氏族时期,在那个凭体力的年代,一般来说,女性的确是难以成为一群人的领导核心的。
 
但我认为应该是有母系氏族时期,在男人出去打猎,母亲留守在“家”的习惯形成后,父亲可能在打猎中伤的伤,死的死,换了一个又一个,那时还没有夫妻概念,一群人在一起就算一个家,所以请正确看待原始人的家庭观念。
 
原始人的性欲可能还有点季节性,同时也一定常常有在今天看来是乱伦的现象,原始人不在乎这个。
 
孩子们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但知道谁是自己的母亲,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对母亲的认同早已形成,孩子们相互间的认同也已存在了,这些都是建立在以母亲为中心的基础上的,于是,以母亲来区分家族或部落似乎就很自然的事了。
 
进入父系时代,说明人们已经明白男人是参与了生育后代的工作的,其后代有父亲的影子,这是一个大进步,但对女性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女性的地位从此就发生了变化。
 
母亲对子女的爱护首先是动物性的,当父亲认得自己的子女,并且自觉的在关爱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就又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群居对人类进化有决定性作用,对提高人的智力极为重要,对于种族的延续和壮大也同样重要。
 
随着这群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在首领的带领下,一些人群已经不再到处走了,在有意无意间还驯化了一些动物,人们已经可以把牲口圈起来养,并且已经会种地、建房了,已经具有了社会的初级形态。
 
所谓社会,就是不同人群和他们的规则的集合。
 
社会是一个无形的容器,容纳不同人群和规则,每一个人可以属于若干个不同的人群。
 
在语言习惯上,当一个人对其他人说社会这个词的时候,这里的社会一词就隐含有一个意思:太复杂,管不了。
 
任何人都不能掌控社会的全部,即不能掌控所有人群和所有的规则,举两个容易理解的例子。
 
当一个母亲告诫儿子“社会很繁杂,出门需小心”的时候,社会就是指家外的世界,这个母亲和这个儿子当然是掌控不了的。
 
交通警察喜欢用“社会车辆”一词,这个词发明得很巧妙,其本意是要区分该单位内外的车辆。
 
还有更妙的用处,某条道路在某个时间段由于某个原因允许某些车辆使用,不允许另一些车辆使用,另一些车辆就可以称为“社会车辆”。
 
这个词可能附带产生一个临时规则,这一临时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符合普遍适用的交通规则。
 
比如,交警答应在某时让某车从某路顺利通过,但按照交通规则,交警管不了其他社会车辆在那个时候是否也要使用这条路,因为到时可能有社会车辆无意的捣乱而造成堵塞。
 
为了兑现承诺,交警决定,到时只允许某车通过此路,其他要通过此路的社会车辆就地等待或另寻他路。
 
社会的确很复杂,也正因为如此,人的生存才有乐趣。
 
 
定居下来后,牲口和粮食可能够大家吃很长时间,在这期间,怎么管理这批暂时吃不完用不完的物资就能催生私有制。
 
私有概念与生俱来,从动物时代就有,不然活不下来,但私有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
 
收成好的话,大家就定时开饭,一切正常,而收成差点,牲口再跑几头,这就是考验首领的时候了,明目张胆的私有行为多半是从首领开始。
 
与此同时,为了生存,人们会进行交换,比如,这群人养的猪多,另一群人产的粮多,他们就可能将猪和粮进行交换,这样,大家都可以荤素搭配。
 
其实,交换肯定比这广泛得多,一根打猎的棍子和一块可以保暖的兽皮也可以进行交换,总之,交换是人类进化中必将出现的现象。
 
交换的基础是私有概念,但交换不能直接产生私有制,没有首领就没有私有制。
 
有了私有概念后,人们并不一定对此有意见,也许是由于那时的人还是太笨了,很大程度上还是动物。
 
在狮群中,雄狮一般情况下是不捕猎的,捕猎的活儿由雌狮们包办,雄狮的任务就两件,保护领地和等待母狮发情进行交配,有别的狮子撞进领地就打跑它,雄狮平时基本属不劳而活,雌狮们也没什么意见,依然在一个团队里很好的共存。
 
人类早期应该也有类似这种情况,私有制的发展是很缓慢的,缓慢是早期人类发展的特点,但比起其他动物的进化来说,那是飞快了。
 
后来各个不同人群,这里也叫部落,他们之间或友好或战斗,最后不同部落及首领都融合在一起,这个小社会的规模就越来越大。
 
 
人类的早期发展,不同人群相互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这样,进步要快很多,那时,不同的人群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不一样,肯定有天才的超前认识,可惜的是,他们之间难以很好的交流,绝大多数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想法都在没有来得及传播的时候就消失了。
 
就连人本身的进化过程,也不是一个人种一直进化到现在,同样是淘汰了很多人种的。
 
所以,进化实际是小概率事件撞大运,站在更高的高度就会发现,这个结果也是个必然,私有制的产生就是一个必然。
 
随着人口的增多,一个首领忙不过来了,必将产生副首领、分首领,而且会越来越多,就组成了一个领导集团。
 
人们对首领的服从首先是对神的服从,首领多了,可以称为上级了,对上级的服从在心理上需要转转弯。
 
这时的上级并不是由首领任命,要成为上级主要还是靠个人奋斗。
 
往往是在人们面前展示过才能的人,一些人信了他这包药,其他人会由于动物性的从众心理也就认可这人。
 
而这人心理上是惧怕另外首领的,他对首领仍然像所有人一样满满的都是膜拜,旁边的一群人却在膜拜他。
 
这时的首领根本就不懂权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对别人是神,就算隐约感觉到别人把自己当神,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将自己当成神,别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那个人当神,那时,首领的权威才是真正的天赋神权,后面我们还会谈神的事。
 
上级多了,慢慢的会发展出有组织层次的一支庞大队伍,这支有组织的队伍,事越管越多,地盘越管越大,这么多折腾几下就会有城市的雏形。
 
说明此时已经有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这就为国家的出现打好了基础,慢慢的就有了国家的雏形,国家是人的动物性领地意识的发展。
 
从最基本来说,人加地盘就可以是国家,但我们对国家的一般理解中,要求有足够大的地盘和足够多的人口,这些人共同遵循一些强制性规则。
 
上面说的那帮人既制定规则,又当裁判,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国家了,那帮人就组成了国家的最早的政府。
 
这个国家内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认可这块领地,只是这块领地的边界长时间处于模糊状态,大家是按照动物性的领地意识在看待和保卫这块称为国家的土地。
 
国家和社会是相互纠缠的,从地域上看,国家可以大于社会,从规则上看,社会也可以大于国家,要看说话的场合,我们平常所说的国家是指某个地域上的社会,国家是社会概念的实例化。
 
政府是指有权发布具有强制性规则并监督执行的组织,政府在国家这个平台上行使特权。
 
因为这个组织拥有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保证这种权力的实施,这支武装力量之所说它强大,是因为有自上而下的统领规则,是将众多单个的人协调成的一个整体,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很有趣的是,国家一经建立起来,这个国家的人都认可这个国家,只是偶尔反对政府,对于中国人,这听起来是在玩文字游戏,但在欧洲,这还不那么简单,后面再说这些事。
 
这个时候已经很像国家了,这些规则用文字写下来就成了最早的法律,不过还没有谈及经济,虽然经济的运行比法律的实施还更早,最原始的经济方式早已经在运作,却激不起今天的经济界人士的兴趣,但随后什么都会有的,谁都挡不住。
 
 
这里我们暂时停一下,对文明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进行一下区分,因为后面老是要用到。
 
文明是指由人创造的包括物质和思想在内的全部产品,文明程度的高低与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的高低有关。
 
文化有三层意思,第一种朴素的理解,比如对于中国人,懂点事,明点理,认得千把个汉字就叫做有文化了,我们还常说一个词:文化人。
 
主要指语言文字方面有极高修养的人,被认为是相当有学问了,所以不能随便标榜自己是文化人,小心闹出笑话。
 
第二种理解,可以参照文化局的工作任务来理解,人们唱唱歌,跳跳舞,认不认得字,拿起一本书摆个阅读姿势,文化局的官员就有成就感了,这叫文化娱乐或文化生活。
 
第三种理解,就是本书所指的文化一词,是指一群人未经商量却共同这么想、这么干。
 
其表现形式可以是语言、思想、行为,也可以是实物产品。
 
如果仅仅强调共同这么想、这么干,那么,动物群体就存在文化,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表达,这只是文化一词的代用而已。
 
此处约定,文字出现后才有文化史,之前和之后都称文明史,我们强行认为,人类的文化是有了文字后这个定义才有用,文化史之前,我们只认为是文明进程中的一些规则和习惯,语言习惯上称为文化也行,后面我们将用专门篇幅讨论文化的事。
 
 
人类从会扔石头开始进入文明史。
 
当把一棵树当成猎物向其反复扔石头的时候,就可以算作是进入文明史了,这和猴子扔一块石头是不一样的,当然,考古学家是不会同意这种划分的,因为他们知道找不到这样的考古现场。
 
估计使棍子的时间和扔石头的时间相差不了多少,也许是从动物的角受到启发,尖的、锋利的物品更容易切割和刺扎,棍子不仅可以打击猎物,尖的棍子更容易刺进猎物体内。
 
受此启发,找一根尖一些的棍子就是文明初期原始人的追求。
 
后来,可能是受边缘锋利贝壳的启发,发现有些石头,其边缘锋利,同样容易划开动物的身体,也许这个时期已经发现,石头是可以磨的,越磨越锋利,这就是有意识的在制作工具了。
 
应该说,此时完全可以将我们的祖先称为人了,就开启了人类文明史,在这之前的地质年代,本书不讨论。
 
紧接着,轰动世界的大事就是火的使用,其技术含量的关键在于如何人为产生火。
 
火是大自然中可以自然发生的,比如雷击、火山喷发或者一颗小流星撞地球导致的森林大火,大火中被烧焦的动物和植物,咬起来更容易,味道好像也更好。
 
关键是冬天有一堆火就很暖和,如果某一天又发现一团火,估计原始人会高兴得跳起来,当然就会慢慢有意识的去制作烧烤了。
 
原始人好不容易才发现,要保持这团火,得不停的加柴火,那时,不同人群为从一堆燃烧着的火取得火种,谈不拢就发生武斗是完全现实的。
 
后来,无意间发现有些石头和别的石头一碰,跳出的火花可以点着一些篷松的干草和树叶,这种石头叫燧石,燧石不是哪都能捡到的,捡到后能正确操作打出火花也是要技巧的,打出火花还能点着树叶就更不容易,不知道用了多少多少年,经过多少代人的奋斗,才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
 
燧石取火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后来又发现用小木棍在石头上不停的摩擦可以产生火,这两件事究竟是谁先谁后好像也说不清楚,这其中,最著名的是钻木取火,传说燧人氏就是会这些取火方法而被尊为首领,称燧皇。
 
不要因为这些是神话和传说就完全不相信,远古的人们没一点线索是不会乱想的,不像现代人有能力凭空瞎编,那时的人们是靠口口相传,在无数代人相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变化,有点文字能力后就赶快记下来,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这传说是不是后来某个时候突然产生出来的。

 

 

 

 

 


添加表情
全部评论
全部0条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