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入书架
第9篇 洪江桐油的传说
工作室:远星云发布作者:远星云发布时间:2025-09-27
我的家乡是一个一百多人的小山村,村子前面是田垄,田垄最下面是一条小溪。顺着小溪往下走七八里,就到了一条河边。这条河就是沅江,又称沅水,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
沅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上游称为清水河,自河源到黔城为上游。上游为云贵高原地区,河道穿过许多高山,形成很多高峰深谷,平原很少,只都匀附近及锦屏至黔城间有一些小型盆地,黔城至沅陵为中游。中游为丘陵地区,丘陵中间有长短不一的峡谷。黔城至洪江间,黄狮洞至铜湾之间的峡谷有几十公里。沅陵以下称下游。沅陵附近,山势大部低落,多为丘陵和平地,无较大的支流汇入。但在北溶至麻伊伏间为峡谷。桃源以下则为平原。
我的家乡就在沅江的中游地段,我要说的故事也主要发生在沅江的中游一带。洪江是沅江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说它是个重要城市,主要是说它在沅江上重要的商业地位。早在唐代的时候,大诗人王昌龄就曾经在这里留下诗篇,如《送吴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又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洪江一下,巫水自南来注入。继而转北至檀木洲纳公溪,经安江、怀化铜湾、辰溪黄溪口至溆浦县大江口纳溆水。而后折西北流抵辰溪县城,辰水自西南注入。又北流经浦市至泸溪县纳武水,后东流入沅陵县境,转北流至沅陵县城纳酉水,又折向东北行,经桃源县、常德市注入洞庭湖,常德市德山为沅水河口。
在那漫长的旧时代,洪江以水上交通发达而被称为“小金陵”、“小重庆”、“西南大都会”、“湘西明珠”,据史书溯源,洪江古商城至少起源于唐代草市,鼎盛于明、清。洪江以其“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的特殊地位,盛极一时,“商贾云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抢云聚。这里烟火万家,被称为巨镇。不愧为西南商业都会。
那时候,“五府十八帮”蜂拥而至,淘金掘宝者接踵而来。行商们在这里寻梦发财,坐商们在这里创业立家。这座地地道道的商城,在远朝的叙述文本中,流金淌银、珠光宝气,无处不折射出熠熠耀目的铜光。
我的姆妈常常对我说起洪江的富裕。姆妈说:“洪江富裕人家多,这些富裕人家都心念(良心)好,舍得给讨饭的给米,一个女人背着娃儿到街上讨一路,就会得到一斗多米,能够恰半个月的。有的还把米送到讨饭住的地方。”
姆妈说,洪江有各种各样的厂子,最有名的是篾货厂,洪江街上各种各样的篾货都有,姆妈说,我自个屋里的竹子床就是我嘎嘎在洪江买来的。还有那个茶叶落落也是你嘎嘎从洪江买来的。
姆妈说,洪江开起乌油厂。我问姆妈乌油是么个,姆妈告诉我乌油就是桐油,就是我们屋里用灯盏照亮的桐油。姆妈还说,桐油除了照亮,还有好多用处,第一是油屋,每一家人家都有屋,这个屋每年都要用桐油油一次。要是你冒油,过一两年还冇有大事,要是过几年冒油,壁板就白了,还要炸口,冒要好几年那屋子就冇有用了。再嘎屋里的好多家具都是用桐油油过,才冒得坏。
姆妈还说,河边人造船,少冒了桐油,每造一只船都要用桐油油好多次,船才会冒容易坏。造的旧船也要每年用桐油油过。所以河边人每年要来界上买桐油。
姆妈还说,下河地方冇有桐油,都是从洪江运去,那些做桐油生意的人好赚钱嘞。
所以桐油到了下河地方就成了宝贝。许多做大生意的人就把洪江的桐油大船大船地运到下河,那才赚大钱嘞。姆妈还说起一件奇怪是事情。姆妈说,那是在她十多岁的时候,有几个外地老板来铜锭平收桐油,出的价钱比平常高很多。据那些生意老板说,他们收桐油是要运到外国去。那个时候全世界都在打仗,桐油是用来做打仗的武器,所以全世界都在找桐油。
姆妈说的这个情况,直到我在初中读书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才晓得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桐油成为了重要的军事物资。文章的标题是:《桐油:中国的“黄金”。
文章说,桐油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最初被用于防水涂抹船体,但直到19世纪,法国的克鲁兹发现了它的干燥作用,将其引入电缆和军械保养,使其成为一项珍贵资源。令人惊讶的是,桐油的唯一原产地居然是中国。
桐油的独特性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美国。尽管美国曾尝试在本土种植桐树,但由于中国特有的气候和土壤要求,其产量无法与中国相比。因此,美国对桐油产生了浓厚兴趣。
然而,1937年的侵华战争改变了一切。中国的主要桐油产地上海和广州,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这使得美国首次感到桐油供应的紧张,也改变了其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看法。美国转向支持中国,并在1939年签署了《桐油借款合约》,正式援助中国的抗战事业。这一举措对中国的抗战起到了关键的帮助,因为70吨桐油足以购买一架精良的战斗机,解决了中国战略物资的匮乏问题……
文章说,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等行业中,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油。1937年前中国供应全球90%以上桐油,日本侵华导致供应中断,迫使美国转向支持中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