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加入书架
杨二礼成家 二
工作室:小学快毕业发布作者:小学快毕业发布时间:2024-02-10
日子渐渐过去,杨二礼和王晓玲的婚事开始提上了日程,对于这门亲事,杨老汉和王老头都感觉十分不错,两个年青人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伴侣也挺满意。到了结婚娶亲的那天,杨二礼身上穿着一套崭新的西装,胸口上别着一朵大大的红花,一行几人坐着从幽冀县城租来的老式汽车,载着尚阳村的一群老少爷们街坊邻居,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接亲去了。老杨家为这门亲事准备的聘礼可谓是相当丰厚,家里的几头大牲口,最新式的两辆自行车,还有新打好的一套榆木家具,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价值相当不菲的财富,因为这事老王头在平康村里还难得的风光体面了一把。介绍完杨老汉给老王家送去的聘礼,在瞅瞅随同杨二礼到平康村接亲的那一行汉子,一个个虎背熊腰长的那更是人高马大膀大腰圆,一看就是不好惹的架势。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地方上宗族风气还是比较严重,家里有着这么多的壮小子作为倚靠,这户人家在村子里那是绝计不会受了欺负的。而要说在杨二礼和王晓玲的这场婚事中,谁最为开心最高兴获利最多莫过于王晓玲的亲爹王老头了,家里一下子添了这么多的东西,自家的闺女又是嫁给了县城里一户响当当的人家,对于老王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名利双收的好事,王老头暗自琢磨着如今有了这些聘礼自己大儿子的婚事那也算是有了奔头,回头在让家里的几个娃子努努劲,盖起几间新的土胚房,家里老大的婚事算是彻底有着落了。杨二礼和王晓玲结婚的当天整个老杨家那是喧嚣热闹繁华异常,虽说杨二礼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什么听话懂事的娃子,可是在这四里八乡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娃子那是不在少数,杨老汉天天在老城门楼子底下给人家修车补胎,尚阳村里有什么大情小事的村里人也都经常麻烦他,这时候就突显出老杨家的人脉在四里八乡那是有多广泛了。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一众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恭贺见证下,跪了天地拜了高堂,到县城的民事局里登记领证,成为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夫妻。现如今杨二礼也算是个有家室的男人了,身边多了个女人照顾惦念,这混小子的日子过的是别提多么舒服享受了,新婚后的小两口生活过的是十分甜蜜,虽然说杨二礼这小子以前只知道为非作歹不干正事,可自从这个老杨家的新媳妇进了门,杨二礼仿佛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年青人毛毛躁躁的脾气性子少了不少,身上多了几分居家男人的沉稳气度,每天王晓玲都会起的老早和老大家的媳妇孙二妮,提前把杨老汉一家人的早饭做好,等一家人乐乐呵呵吃完饭,将自家的几个弟弟妹妹打发走后,刷锅洗碗把老杨家打理的是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杨老汉和翠芬夫妇俩自然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心想着果然没有选错人这绝对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贤妻良母过日子的好媳妇。而尚阳村的老少爷们街坊四邻们,也感到十分诧异本想等着看杨二礼的笑话,可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整天为非作歹胡作非为的野小子,竟然走了狗屎运讨了这样一个模样俊俏的小媳妇,每天中午王晓玲都会提着做好的饭菜,送到杨二礼修车的摊位上去。小两口日子过的是这般恩爱甜蜜如胶似漆,杨老汉夫妇俩那自然是乐得所见满脸的欣慰!王晓玲嫁到老杨家这么久,各方面都让老两口满意,但唯一让身为婆婆的翠芬心里觉得有些难以接受释然的,就是自家的这个新儿媳妇脾气好像过于大了点,都说男为阳女为阴,男为刚女为柔,男人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女人就是能熄灭这团烈焰的冷水,这个女娃子人到是没的说,对自己老两口那也是相当的孝顺是个实诚的好娃子。可这丫头脾气太过于执拗心眼有点死板,活了大半辈子为人父母的翠芬自然知道虽说做人实实在在的没有错,可有的时候并不代表你只要实诚就能把事办好能够让别人喜欢。就像生活中那些善意的谎言,欺骗别人本身是不对的,可如果你直接了当的去告诉别人一个接受不了的真相,往往好心确办成了坏事,从这方面考虑骗人到底是对还是错啊!想到这翠芬的心里就有了些许的担心,自家的儿媳妇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够老练不够圆滑,以后少不了会和别人磕磕绊绊招惹不少祸端,但转念一想自家的这个新媳妇,小的时候便没了娘,是家里的老爹王老头一手带大的。女人家的心思毕竟不是男人能比的,有什么事情该给孩子讲的也不一定都能教到,现如今那只能是让自己这个当公婆的教授给底下的媳妇们了。时光就这样慢慢的流逝,日子也是一天接着一天的过去,杨老汉和翠芬的头发上已经开始有了两鬓的斑白,家里的儿女现在都长大了,老大和老二更是早早成了家,其中最让老两口感到高兴乐呵的,就是自家大儿子杨孝廉在钢铁厂的工作表现一直挺好,多次被厂里领导通报表扬让老两口很是开心得意了一阵子,而在自家大儿媳孙二妮的肚子里更是怀着一个即将就要出世的小娃娃,老两口恨不得要将大儿媳妇当祖宗供起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飘摇动荡动 乱,天龙帝国终于迎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杨孝廉和杨二礼这一代人算是赶上了好时候,这两天杨老汉就听村子里几个管事的老兄弟说,国家要改 革了提倡开放和发展,杨老汉的心思立刻就开始活泛起来了,这说者无意听者可有心,别人或许不懂得改 革发展代表着什么意思,生活在幽冀县城天天在外面摆摊跑生意的杨老汉心里可是跟明镜似的。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汉子不同,杨老汉在外面天天摆摊做生意,经的多见得多,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自己也能够遇到。况且当初杨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那更是让底下的娃子们要读书识字,老杨家虽然说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吧!可好歹那也是出过秀才中过举人,在幽冀县城里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杨家人的眼光和见识自然不能和普通的百姓家庭相提并论。活了大半辈子从动 乱年代走过来的杨老汉,知道这历朝历代的帝王一旦打下了江山那是要重新分封天下的,对于自己这些土生土长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倒是没什么,可书上写着那些古代开国的将军、丞相、文官、武将,皇上都是会给封赏的,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就是刘邦项羽两个军事集团在争夺天下一起推翻秦朝老旧势力的统治,那是一场社会资源重新划分,多方势力的在次洗牌,更是对于贵族阶级的重新划分定位。古人曾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不是为了那些功利,人家刘邦项羽手下的那帮兄弟为什么要提着脑袋跟着造反打江山呢。杨老汉明白天龙帝国马上就要改 革开放社会经济开始重新发展了,这个选择是时代的必然性,打天下的时候需要将人心凝聚在一块我们有苦一起吃有罪一起遭大家伙同甘苦共患难,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共同的利益,还有共同去面对战胜的敌人。到了守天下的时候就需要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产生阶级分化,用高层次的人去约束管理那些低层次的人,而学校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教育让孩子更好的去融入进社会体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国家培育人才和把人进行分层,试问要是高层次的人去管理低层次的人符合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被视作合情合理,那么低层次的人去管理高层次的人又能否让人心服口服,要是让那些高智慧高层次的人明珠暗沉雪藏在体制内部没有摆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无疑就是给自己埋藏了一颗强劲的定时炸弹。在感知到这个信号所释放出来的涵义后,杨老汉意识到老杨家的机遇又来了,不过从曾经那个混乱动荡年代走过来的杨老汉也深知不能把鸡蛋都搁在一个篮子里,把宝都压在一件事情上的道理,虽说显得自己有些太过于谨慎胆小,但小心使得万年船总是没错,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在乎,可也得为了身后的一家老小他们的生活生计考虑。杨老汉不知道在这场关乎每个家庭未来,甚至是关系到这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里,自己的老杨家能不能赶上这艘蓬勃发展的大船,哪怕是不能让儿女们平步青云搏上个大富大贵,但求一家老小以后都能够丰衣足食安康无忧。等到自己老了的时候也能享享天伦之乐,在看看自己的儿孙满堂,人这辈子要是能活到这个份上杨老汉的心里也感觉相当的满足。这天出完了一天摊的杨老汉回到家里,刚放下手里从幽冀县城给娃子们带回来的吃食,正打算坐到老躺椅上躺上那么一会,还没来得及躺下就瞅见自家的老五弟迈着沉重的步子,风风火火的闯进了自己家里。瞅见他这样一副火急火燎的着急模样,杨老汉顿时就没有了睡意以为又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只听家里的老五开口喊道:“四哥村里头有大事了,”听闻此言杨老汉顿时就做直了身子,心里暗叹果然是说啥来啥,脸上的表情也是变得凝重严肃起来,眉毛一皱对着杨家老五道:“老五你不要着急吗?到底是又出啥子事了。”杨家老五说道:“哎呀!四哥今天咱们村子里下通知了,紧挨着村东头的那片野草塘子,要是谁家想要了那就赶快到村子里管事的账房登记去”听完自家老五的话,杨老汉的心里一缓神情一松紧绷着的神经也放了下来,自家这个老五啥都好就是这风风火火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不知道的人被他这么一嚷还以为是天塌了呢?杨老汉略做思量对他询问道:“小五子你给哥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村子边上的那些野草塘子,不是一直都归村里管吗?为啥只要哪家要就到账房登记就行了。还有咱们村子里的人要的多吗?”听到自家四哥那一顿连珠炮式的问话,杨家老五顿时就懵了,是啊!怎么尚阳村边上的那些野草塘子,突然就给分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乡亲父老呢?自己也没有到队上去看看,只不过是今天从地里回来的时候听村子里的人说的,具体什么情况自己到现在还不太清楚呢?杨老汉看着自家的小五弟,在原地呆怔怔的站了半天,两个人大眼瞪起了小眼,杨家老五嘴里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开口,看着他那一脸尴尬着急的模样,杨老汉也不在墨迹起身就带着自家的老五,出了院门一同向着大队部的方向而去。大约走了约么十来分钟后,远远的杨老汉兄弟俩,就看到尚阳村大队部门外头是黑压压围了一圈的人,走近后跟熟识的老少爷们街坊四邻,一打听杨老汉这才知道,原来是县城里的领导给尚阳村拉来了一个开办钢铁加工厂的好机会,听说还特意从上面拨下来了一大笔款子。尚阳村的那些管事人对这个钢铁厂那更是十分的看中,为了响应县领导的号召以及应对钢铁加工厂在建设阶段资金不足的意外情况发生,村里的几个管事人就想着从家家户户筹一笔款子出来,可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吃的农村人,谁家过的也不是特别富裕。想了半天的办法,几个村子里的当家管事人最终决定,将尚阳村周边那些没用的野草塘子,卖给自己村子里的这些乡亲父老街坊邻居,反正地还是在自己村里,得来的钱也正好能够用在钢铁加工厂的生产建设上。于是乎尚阳村的乡亲父老街坊邻居就得到了大队部要出售村子周边那些野草塘子的通知消息。而那些草塘子的价钱如何,也是看塘子大小最后由村子里的管事人一起定价。了解完这个事情的前尾始末,此时的杨老汉也是犹豫不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要问在那个年代农村什么最多,那肯是土地,可土地也是有肥瘦贫富之分,就算是买上块最贫瘠荒芜的土地,那也能够耕种播种收获庄稼粮食的,把这些野草塘子买回家里来又有什么用呢?神情犹豫之间,一个村子里的管事人向着杨老汉兄弟俩的方向就走了过来,开口询问道:“老四哥你们老杨家要不要这些野草塘子啊!”听到别人的询问,看着走过来的人,杨老汉赶忙拱手作揖道:“老弟弟老哥其实也挺想要的,可就是拿不准这个主意,不知道以后拿这些野草塘子该怎么办。”